【资料图】

中新网江苏新闻4月27日电(记者 孙权)近日,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召开“维护新业态下和谐劳动关系”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近年来该院审理的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通过以案释法、正面引导、风险提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新业态用人单位依法合规用工、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护权益。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近日公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

随着新业态就业人员数量的快速增加,与之相伴而生的劳动争议和经济纠纷也不断增多。据梁溪区人民法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一季度,该法院共受理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60余件,其中涉及外卖行业46件、快递行业5件、网络直播行业5件、网约车行业4件。上述行业大多为服务行业,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记者了解到,这些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大多具备“劳动关系是否成立是核心争议焦点、证据电子化趋势明显、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部分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工资报酬、劳动保障条件等都是口头承诺,为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埋下了隐患。此种情形在新业态领域尤为突出。

在证据收集方面,依托于互联网经济实现就业的新业态从业人员,传统书面证据材料较少,大多为微信聊天记录、平台及软件数据等电子类证据。在利益诉求方面,劳动者在同一案件中往往会提出多种诉讼请求,除确认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外,通常还会提出未签订书面劳动的双倍工资差额、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社会保险待遇损失等。

办案法官介绍,在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法院也发现这些案件存在用工关系事实认定难度较大、劳动者举证能力较为薄弱、原告方心理预期与实际裁判结果有差距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新闻发布会上,梁溪区人民法院向企业和劳动者发出提醒:企业或平台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更优质的职业环境,全面落实从业人员在工资报酬、劳动安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劳动基准保护方面的措施,合理确定考核和奖惩制度,如不构成劳动关系,应充分保障从业人员的知情权,坚决杜绝假借承包、合作之名掩盖实际用工事实的行为;劳动者要加强法治和风险防控意识,认真阅看用工企业或平台提供的合同文本,特别是关于薪酬支付、考勤管理、违约责任、安全保障等条款,对于用工性质是劳动关系还是承揽、合作等要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劳动者要注意证据留存,尤其是派单记录、加班记录、聊天记录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证据。

新闻发布会现场,梁溪区人民法院还发布了涉新业态劳动争议的典型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