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孙晓云曾道:“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自己的人生。”在当下,教育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但令人困惑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有这样一个人,草根出身的他成功将三个女儿嫁入豪门,建成了影响中国30多年的权势家族,不得不让人惊叹,他有着怎样丰富而传奇的人生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传奇的成长经历

1864年出生的宋嘉树是海南省文昌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教准。那个年代的海南多灾多难,整片土地都被写满了穷困,虽然他爹几番努力,但还是难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一直到韩教淮九岁,厌倦了这种生活的他决定跟着哥哥去印度尼西亚谋生,投奔舅舅。

寄人篱下的他为了不被排斥,便改了舅舅的姓,改名为宋嘉树,开始了三年的学徒生涯。而后又和舅舅踏上了去美洲的路程,一年的艰难航行,他们甚至迷路到了南极,他或许是第一个到过南极的中国人。

但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一个人所面对的环境越广阔,机遇也越大,只有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才能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

到了美国后,舅舅在波士顿唐人街开了一间杂货铺子,宋嘉树在里面当学徒,如果没有后面的故事,可能他将来也会是个成功的商人,但环境和境遇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两个小孩的一句话,便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两个小孩一个姓牛,一个姓温,是第一批留美的幼童,因为经常来店里买东西和宋嘉树成了好朋友,他们告诉宋嘉树,一定要上学。

从此宋嘉树的心里,就一直埋下了一个要上学的念头,但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舅舅的支持,而且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他,想要直接上大学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很多不可能的事都是做出来的,宋嘉树有了想法就开始行动,他在波士顿港口的一艘缉私船上找到了机会,他通过结识船长,在船长的安排下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改名为宋查理,借助这个身份,他进入了大学开始学习神学,这种不重视文字和文化基础的学科,对于宋嘉树最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他半工半读后,又转到了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神学院,学习神学成了他改变命运的捷径。作为第一个具有神学学位的中国人,他被派回到中国来传教。在1886年,24岁的宋查理回到了上海,开始了他更为传奇的人生。

两个小孩无意间的一句话,就成了宋嘉树人生中的转折点,可以说的上是学习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了,非学无以致用,非学无以成才,学习给宋嘉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和习惯。

2.经商生涯的发展

回到上海的宋查理,传教士当的并不合格,虽然照常领着月薪,但他对传教工作并不太感兴趣,经常为薪酬和休假,和教会管理委员发生矛盾,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生活的改变,他开始尝试利用传教士身份出入上流社会,同时给别人当过英文和神学老师,值得一提的是胡适也曾是他的学生。

但传教士身份对他个人的机遇远不止于此,正是这个身份让他娶了一位好妻子,倪桂珍。

倪桂珍是徐光启的后裔,因为徐光启皈依了天主教,所以,倪家人也一直信仰天主教,而倪桂珍,曾当过盛宣怀家的养娘,盛宣怀,清末的中国首富,号称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

有着这样深厚背景的倪贵珍会看上一个小小的传教士,只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点两人都信教,可以说传教士这个身份,为宋查理整个人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姻缘还是宋查理那两个朋友,牛同学和温同学所介绍的,他们一个是军工厂江南制造局负责人,一个先后担任北京海关总局负责人、苏州海关监督,是二品大员,命运际会之下几个人又一次相逢。

娶了倪桂珍以后,宋查理已经不再传教了,而是转行为教会印《圣经》,就这样积累了第一桶金,完成了从传教士宋查理到商人宋嘉树的转变,在倪家的帮助之下,宋嘉树生意愈渐兴盛。

最终成为了上海的巨富,而后他进一步扩大经营,兼做进口机械的代理商,成为中国上海较早的买办商人并积累起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威望。

3.全心投入的子女培育

到了1890年,此时的宋嘉树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财富,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选择在市区居住,而是在郊区买下了一块地自己建新居,原因是当时的上海,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宋嘉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陷入社会的各种动乱之中,也不愿她们受外国人的欺侮。

他更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打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所以他选择把房子建在郊外,同时自己开辟了菜园,而门前的河流和不远处的庄稼地,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用心去体验生活。

除了生活环境,宋嘉树对孩子的教导也是各方面的,读诗、唱歌、弹琴、画画……在母亲倪桂珍的引导下孩子们有着充分的学习环境,从小便沉浸在艺术氛围之中,在各个领域,她们都各自有所涉猎,且并非是浅尝辄止,都是下过苦功夫去练的。

作为父母,宋嘉树和倪贵珍向来和孩子们很亲近,他们俩一个弹钢琴,一个唱歌,每周末都举办一个家庭晚会,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也使他们有了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

同时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给了孩子们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宋嘉树还专门在客厅中开辟了一面墙,把孩子们的作品张贴出来,不管是一幅画还是一首诗,他都会让孩子们自己向客人介绍,锻炼他们的口才,他还经常举办家庭辩论会和演讲,宋家姐妹高超的演讲水平,皆得益于此。

最难能可贵的是,宋嘉树并没有中国世俗的“男尊女卑”思想,虽然在现代仍有许多人执迷不悟,但他并不认为女子就不能有作为、有成就。

在宋蔼龄5岁时,宋嘉树就将她送到女子学校读书,并让她自己寄宿,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之后,两个妹妹也先后进入就读,到宋霭龄15岁时,宋嘉树便已安排她远渡美国,而宋庆龄和仅有10岁宋美龄随后便跟着一起赴美留学。

哪怕在现在,将这个年纪的女孩送出国也是很少见的,何况当时几乎没有女子留学的先例,在孩子正是稚嫩需要呵护的时候,他却狠心让他们去经受风雨,不得不说是一种远见卓识的智慧。

事实证明宋嘉树的教育是成功的,成年后,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当时中华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小妹宋美龄最终嫁给了蒋,而宋嘉树也成了最成功的老丈人,宋家也成为了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了中国三十余年的历史发展,可谓是一段传奇。

宋嘉树虽给子女提供的很多东西一般人很难企及,但其实教育与贫富和家境无关,让孩子坚持做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快乐、包容、鼓励、充满艺术氛围的成长环境,是每个普通父母都可以做到的。

宋嘉树的教育让我们看到,教育不需要生搬硬套,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为孩子创造一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