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gout) 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近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常有家族遗传史。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据估计,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 -3%。
【资料图】
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是滑液关节中尿酸钠晶体的沉淀。这是发生在,身体液体中有过多饱和尿酸(通常在血清水平>7mg/dL)时。事实上,高尿酸血症的程度与痛风的发展密切相关,而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因为嘌呤的代谢终产物是尿酸,若其排出过少和(或)生成过多,则会导致人体血清中的尿酸浓度升高,若当血清中的尿酸浓度高于420mol/L (7 mg/ dl)即为高尿酸血症,但有性别和年龄差异。
所以,只要弄清楚人体中嘌呤的来源,并减少机体产生,就可以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嘌呤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从食物中摄取,另一个则是人体的细胞自身合成。根据饮食中嘌呤的含量,可以把食物分成高嘌呤类、中嘌呤类和低嘌呤类。
(1) 高嘌呤类食物:每100g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为 150 ~ 1000mg, 如动物的脑、心、肝、肾,沙丁鱼等。
(2) 中嘌呤类食物:每100g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为 25 ~ 150mg, 如豆腐、蘑菇、牛肉、鳍鱼等。
(3) 低嘌呤类食物:每100g食物中的嗦呤含量小于25mg, 如大米、鸡蛋、牛奶、苹果、白菜等。
食物摄入人体后首先由胃酸将核蛋白水解成核酸和蛋白质,随后进入小肠的核酸在各种水解酶的作用下形成核苷酸和其他水解产物,除了小部分被细胞吸收外,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在肠黏膜细胞中进一步分解为戊糖、碱基(嘌呤或嘧啶)。嘌呤生成尿酸有两种途径,分别是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见下图)。
而尿酸的过量产生可由嘌呤回收途径中的主要酶活性变化(如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引起,导致嘌呤从头合成的增加和嘌呤分解途径上调。所以,痛风的人应减少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包括各类家畜和家禽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鹅肉等,以及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 和心等,某些海产品,豆类和浓的肉汤等。 另外,肉、禽类煮后弃汁也可降低嘌呤含量。
参考文献:
1. Firestein, Gary S., et al. 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E-Book.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2.
2. 何青.高尿酸血症[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6
3. 曹雪涛著. 医学免疫学 第7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7.